close

踏入村子前
迎接賓客的是村子裡的重要公共水源
黑白洗
從村口望不穿村內
曲折的街道早期是為了防禦盜匪直搗黃龍,
現今走在其中,有著柳暗花明的驚喜.
磚造街屋個兒都不高,卻很整齊.



老廟永福宮從乾隆年間就座落在街尾至今.
廟前廣場不因村莊的起落,而失去身為村民活動中心的角色.
百年小村再度甦醒後,街屋和廟口依舊是吸引遊客的焦點.
幾經變遷,純樸的看不出這裡曾經是大漢溪對外的航運中心;
曾經是重大水利工程”桃園大圳”的指揮基地.
後續石門水庫的興建,讓三坑村持續背負水利重鎮的使命.
不得過度開發便是使命之一,
也漸讓小鎮如深山隱士般得以維持早期風貌
甚至連停產超過一甲子的日文老啤酒招牌,
都未因政權移轉而被拆除.
讓三坑老街的古早味在平凡中更深更濃.
出了廟口廣場一片田園風光映入眼前
古宅農舍散落其間
1
不遠處磚造三合院”青錢第”是座…不願被收編為古蹟的古蹟.
大門深鎖,只能從外一窺其中.
田間小路成為單車道
農田耕作也走向現代機械化
白鷺鷥托翻土之便,群聚而來搶用美食
“開莊伯公廟”是三坑形成聚落時的土地公廟
 “伯公”就是客家人對土地公的稱呼
前方是後人擴建,真正開莊老廟位在後方
和一般鄉間小廟一樣,廟旁有著大樹陪襯,
大樹呵護著廟,也給人們提供了遮陽避雨的處所.
炎炎夏日,烈日下作完農事,找個清涼樹蔭消暑
廟旁大樹才是最實質的庇蔭
土地公廟口隱約可見遠方的河床
或許是河床有改道
總覺得古早的三坑村應該離河床近些吧
老街範圍不大
這裡的景象沒有一般知名老街那種:"新蓋的老風格房子”的氣氛
也鮮有”仿古老包裝”的現代化商品
較多的是遵循古法製造的客家傳統食物
來到這裡和前往“新復活老街”的期待是有所差異的.
拜訪三坑樸實老街
用心看比用眼看來的重要
還要加上一些對古時生活的想像力
否則所目光所及只是幾棟磚造的老屋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恐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