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放空在地平線的盡頭

住在名為"262"的民宿
位於蘭嶼東岸的野銀部落
這裡是蘭嶼目前保留最多完整達吾傳統建築地下屋的聚落
仍有許多居民住在這些依山而建的地下屋
262主體是座三層水泥建築
另外還有地下屋的"別館"
我住的是水泥區
房間位在二樓
二側皆有窗
面山也面海
外側的走廊有便於環顧四處的風景
走道很有創意的舖上了鵝卵石




面山方向望去
是依山而建階梯式堆疊的傳統地下屋聚落
老闆有交待
不要拿著相機亂瞄
老一輩的達悟人仍視照相為禁忌
何況對著別人家裡亂拍也不禮貌
但人類原始的好奇心
還是戰勝了叮嚀
我忍不住拿起了相機
找到空檔猛按了快門


神秘的地下屋聚落
誘惑力實在太強烈
顧不得什麼打擾當地民眾
心想只要不私闖民宅
在村子的小徑略為走動應該無妨
村口的望海亭裡坐者一位阿嬤
看我拿著相機
露出不太高興的樣子
口中唸唸有詞
夾雜著達悟話、日語還有國語
拼湊下來好像希望給點$
我也不太確定她是否是這個意思
也不知該不該給或是給多少
曾看到有網友帶了保力達之類的"飲品"
和當地的老人家共飲交流的經驗
幾杯下肚後大家相談甚歡
我初到此地
不知去哪買這類的"飲品"
而且飲用的劑量好像是每日三次,每次一小杯
拿來和老人家一起狂飲似乎也不太恰當


她不說國語
我試著用日文跟她溝通
她也不理
最後還是用日語跟她說
我不拍她的人
只拍她的盆子
她不亢聲
我就順勢拍了那盆子裡的東西
當時也沒注意裡面裝了什麼

後來回房裡在電腦上看相片
才發現裡面裝的是芋頭和飛魚
先前有聽說過蘭嶼的芋頭口感和台灣的不同
本想此次前來
希望有機會一嚐其風味
但芋頭成長期需二年
通常遊客不太容易吃到
這趟旅遊竟一路無緣品嚐蘭嶼芋頭
我在想當時若跟阿嬤買一顆來吃吃
或許就能吃到芋頭也能拍到阿嬤的相片
一舉二得


來了一部載滿小朋友的小卡車
誤以為是當地小朋友放學的校車
問他們:"你們下課了呀?"
"沒呀!我們不在這上學..."
(端午節連續假了還上什麼課...)
(你把蘭嶼當什麼地方,還有拿卡車當校車的嗎...)
原來也是來旅遊的
正好在阿嬤的涼亭前下車
阿嬤一樣對著他們碎碎唸

司機兼導遊的當地青年停好車
走過來之後和阿嬤哈啦了幾句才緩和了氣氛
展開他們的地下屋探索之旅
看來要和達悟的老人家溝通
還需藉助當地人士



走出部落
騎車沿著環島公路往南走
路經一片在山麓下的耕作地
石頭堆砌的矮牆內
種植著當地的作物
依山傍海的景觀
南島風情展露無遺
身處此地可以深深感受到
這是一片久遠傳承下來的土地
孕育著世代的達悟人

不遠處的海邊就是著名的野銀冷泉
這段海灘有些空曠
有座涼亭可做為參考點
把車停在涼亭前
循著無草的禿地走就能找到了

泉水清澈的程度令人不感置信
拍出來的相片
看似一片乾涸的沙石地
泉水透明到看不見它的存在




潮間帶的岸邊
羊群悠閒的筧食
遠處是著名的軍艦岩
海邊羊群的畫面在台灣沒見過
上次見到的海邊羊是在綠島
吹著海風的羊
羊毛
羊鬍子
在海風吹拂下飄逸的樣子
看起來特別自在





五顏六色野花看起來像是被撒在地上







過了野銀冷泉往南不遠處
一條通往山區方向的叉路口
立著一支"永興農莊"的水泥柱牌
上面還留有總統嘉言
肯定是蔣介石時代所留下的遺跡
這類遍佈在台灣本島或離島的偏遠區
或外觀神秘大門深鎖
名為"農莊"或"山莊"之類設施
基本上都是用來管訓"壞份子"的
但也有些"山莊"是訓練基地
姑且不論當年所謂"壞人"的標準如何
總之在過往的威權時代
不論平凡的小老百姓或阿兵哥
觸法可能比交通違規還容易
很容易就變成了"壞人"了
這些用來"感化頑劣份子"的機構早期為數不少
據說這個"永興農莊"當年設在蘭嶼多處軍犯管訓隊的場所之一
路過此地時
正好有遊人從叉路騎車出來
向他詢問了一下
他說往內騎了一段路
未見什麼建築就折返了
後來聽當地人說農莊建築尚在
是夜間觀察蘭嶼角鴞的好地方

通往"永興農莊"的路口
昔日不為人知的神秘軍犯管訓隊
被淹沒在漫漫荒草深處
持續著它永世身為"不能說的秘密"的宿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恐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