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以為在台灣,
想收集化石只能靠用買的,
沒想到我卻真的自己挖到化石了.
長久以來偶爾我就會買個化石欣賞,
選擇的條例是看了喜歡,
價格不要太貴.
第一次買到化石是在雲南的石林,
當地的小朋友賣給我的貝類化石.
後來陸陸續續隨緣的買了一些,
諸如海膽、鯊魚牙、魚...
價格在數百元到幾千元之間,
似乎沒有超過三千以上的.
但是花錢買來的,
就是少了那麼一點成就感,
希望自己能有機會挖掘到化石.
手頭上有一本化石圖鑑,
上面也記載著採集化石所需的相關裝備和注意事項,
不過從來不知道在台灣哪裡有化石可採,
這些資訊和我的現實是有點遙遠.
去年底去參觀了一場由台灣化石愛好者的展覽會,
規模雖然不太,
但是從參展的石友口中得到了重視資訊,
台灣也有化石可以採集.


其中有一處竟然是在桃園.
會後憑著他們簡略的敘述,
我大致勾勒出可能找到化石的地點,
便利用難得的晴天嘗試著去尋找.
我沒有抱著一定要找到的得失心,
我知道那一帶天然的景觀也很美,
即使找不到化石,
順手拍幾張美景也不錯.


計劃尋找化石第一個地點是在一座橋下.
在俗稱"肉粽"的削波塊間穿梭,
來到了河床,
水流不深,
果然在河床上看見有白白的貝殼痕跡,
看似岩石的地面,
卻是由鬆軟的沙土所形成,
灰白的貝殼大多比石膏還脆弱,
稍加用力就會碎裂.


不過我還是幸運的發現了一顆完整的貝殼,
這應驗了石友們之間流傳的一句名言,
"有緣的話化石(美石)自然會找你".

直覺認為在這個位置大概不容易有所發現,
便隨意的往下游的方向走去.
當然不是直接由河床涉水,


河床的地形是水走出來的,
適合水走的路,可不一定適合人走,
絕對要注意安全.
所以要順著河邊的道路或安全的地形,
尋找可以走下河床的地形.
我在堤防上看到有條行走痕跡的小境,
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走了進去,
在石堆和芒草中迂迴,


柳暗花明來到了一處奇岩密佈的水流邊,
有幾個釣客在此垂釣.
我隨著地形的起伏前進,
隨時注視地面,


果不然在一些被沖刷的土堆上,
發現裸露的貝殼.
蹲下來仔細觀察,
上面沾滿了大大小小的貝類和螺類,


更令人驚訝的是還有珊瑚碎片參雜其中,
除非這裡曾經被人傾倒海沙,
否則這些東西肯定是化石沒錯.
這個山區的河床遠古時期是海洋.

我沒有專業採石的工具,
"化石圖鑑"上建議的是要準備"地質鎚",
網路上查詢一支要價二千多元,
初次探勘,
還沒進入狀況,
不宜衝動,
雖說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不過在丟下大筆銀子之前,
還是要先理性評估一下.


我就先用一般的釘鎚湊合一下,
所以對這些被嵌在岩塊的化石起不了什麼作用,


只能尋找較為鬆散的區塊,試著取下貝殼,
即使只零星的採集了幾個不完整的貝類,
心中還很興奮,
我自己在台灣採集到化石了!


不但如此,
也順手拍了這個河床下,
因河水沖刷所露出鬼斧神工的石塊,
真是雙重收獲.



不知不覺天色將暗,
趕緊收拾,
趁光線尚稱充足,
趕緊沿著適合行走的地形,
走回堤防邊的道路,
野外活動,
安全第一.


臨走前回眸河堤,
繽紛的夕陽襯托出芒花和枯樹的剪影,
到此一探,
即使找不到化石,
能擁有這番美景也是值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恐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