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來吉

2009.12.18
下午
從嘉義社區大學出發,
取道多處路段仍是搶通便道的阿里山公路.
進入阿里山鄉的災區村落





三點五十分,
在濃霧的中的"石桌"和其他伙伴分道揚鑣,
經由149縣道進入"來吉村".
我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地名,
對這個地方我一無所知,
在行前編採會議上,
臨時把我的採訪地點變更為這裡.
我只簡的被告知這裡是嘉義地區在八八水災的重災區,
當地村民對搬遷或就地重建,分成兩極化的兩派.
採訪協調的人員,給了我村長和當地小學校長的電話,視需要可自行連絡.
目前從嘉義方向進出來吉只是靠著搶通的臨時道路
有些路段還得經過由河谷所打通的便道
開車的是莊先生,

濃霧中他的四輪傳動車,載著我踏入未知的世界.


經過幾處嚴重坍方的路段
莊先生對著被土石佔領的巨大山谷說:
"這裡本來只是一條小溪,
兩側的樹都可以互相碰觸到,
一夕之間,大量的土石流讓一切都變了樣,
小溪澗被沖刷擠壓,成了大峽谷."



車在柔腸寸斷的山路中迂迴了近一小時
來吉村在眼前
莊先生指著村落邊緣的石灘
告訴我,水災把河邊一大片的稻田都沖刷光了
許多人的土地就這樣憑空消失


群山環抱下的河谷
黑夜比平地來的早
而且過幾天就是冬至了
近五點鐘天色逐漸灰暗
內來吉村子裡的路燈亮了起來


莊先生帶我去他所經營的,位在"內來吉"和"外來吉"之間的小店
吃了一碗牛肉麵,外加一盤當地所產的荷蘭豆當晚餐.


荷蘭豆的豆莢大的驚人,吃起來青脆可口.
這個店也是他的住家,做的是類似風味餐的生意.
水災的土石入侵了室內,
搗毀了部份房舍,
花了近二個月的時間才清理整修,災後遊客不再進來,
自然也談不上有什麼生意進門.
簡單吃了晚餐,隨即到"內來吉"的民宿
怕晚上肚子餓找不到東西吃,
莊先生翻出了二包碗麵讓我帶著.


民宿名為:"蘭后".
入口有個小廣場,往內是富有原住民風味的大棚架,
莊先生用鄒族語和房子裡的一位阿嬤交談了一下.
她轉身用不太流利的台語跟我說:
"我叫我女婿來."
女婿是民宿的主事者,
他帶著我往大棚架裡面走,
有個裝飾的不錯的櫃台,我順手拿了放在那上面的名片.穿過一個類似交誼廳或咖啡座間廳,
走上二樓,樓梯轉角和牆壁掛著一些原住民早期或近代祭典的相片,
可以感受到這裡曾經是經營的很不錯的民宿.
幫我安排好了房間
跟我說,今晚先住這間,
明天我有一批客人要來,到時麻煩再你換.
他接著又補充:"這是災後第一批來的遊客,我一早要做一些準備的工作,
明天早上先你自己先四處看一下,
他們中午會到,午餐後可跟我們一起走,我一起做介紹."

整棟民宿只有我一個客人.
套房式的房間,沒有電視,沒有網路線.
休閒式的民宿房間裡不必苛求需要能上網,
但是在我對"來吉"事前毫無準備的情況下,
少了網路,在當下也沒法臨時抱佛腳.
望著一疊有關"特富野"的資料,
這原本是主辦單位安排我前往採訪的地方.
但是臨時被更換了採訪地點,事前的準備工作一切歸零.
思考著要如何著手採訪.
若要找來吉國小的校長或村長進行採訪,
但我沒有主辦單位的名片或證件,
也不知從何來說明"公民記者"的身份,
冒然連絡似乎有點突兀,當下就打消了拜訪他們的念頭.
我看了一下剛在櫃台順手拿的名片:
民宿老闆的名字是"陳有福"
翻了一下中午在說明會時的筆記,
工作人員有提到他是自救會的會長,
或許明日跟著他帶領遊客巡訪災區時,
可以對災後的情況能有進度的了解.
今晚就先到村子裡隨便走走再說.

從石桌到來吉路上所拍的影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恐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